依法守護生命之河 |
||
作者:葉日者 信息來源:光明網 發布時間: 2022年09月01日
分享到:
|
||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是澤惠萬里的經濟動脈、黃金水道、人文紐帶、生態寶庫,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被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地位,明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要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長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2021年,長江流域國控斷面Ⅰ—Ⅲ類優良水質比例97.1%,較2016年提高14.8%,長江干流已連續兩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諝馕廴疚镏笜藙撓率飞闲碌?,綠地面積持續擴大。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強,“微笑天使”長江江豚成群出現,白頂玄燕鷗等“自然精靈”在江邊安家。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也取得歷史性成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5.1%,提升至2021年的46.6%。 這份亮麗的成績單,得益于沿江各省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同心協力,齊抓共管,連續攻堅,交出了一份詩情畫意的生態答卷。 四川縱深推進“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全面停止生產性捕撈,昔日捕魚人變身護漁人,呵護長江休養生息。湖北嚴格杜絕不符合生態規定的發展項目,盯緊長江湖北段12480個入河排污口,開展雷霆整治,管住“閘口”。 湖南,長江干流及湘江兩岸10公里范圍內五百多座廢棄露天礦山全部完成修復任務,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濕地生態8.6萬畝,劃定畜禽禁養區,退出造紙產能。江蘇,連續數年舉辦“南京長江江豚保護主題月”,“保護長江生物多樣性”蔚然成風;對已關閉退出的化工企業開展“回頭看”,嚴防改頭換面、死灰復燃。 產業變“綠”,“綠”變產業,生態紅利源源轉變為發展紅利,綠色低碳產業加速進場,成為支撐發展的創新支點,擦亮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和諧統一的鮮明底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全面豐收,有力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約占國土面積五分之一,地理條件千差萬別,發展水平也不均衡。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涉及面廣、久久為功的龐大系統工程,變化翻天覆地,成就舉世矚目,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把脈開方、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引領、頂層設計。這有力引領和促進了長江生態環境的全方位修復、保護、提升,力度之大、規模之廣、監管之嚴、速度之快、影響之深,史無前例。 諸多開創性的“第一”“首次”不斷涌現,長江保護的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接續推進、有機銜接,用法律和制度壓實責任,劃定紅線,收緊剛性約束。 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確定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本原則,首要就是“江湖和諧、生態文明”。2021年3月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成為我國第一部有關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首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白皮書,這是我國首次就專項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發布白皮書。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積極開展長江大保護公益訴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將長江經濟帶作為重點。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卓有成效的長江生態保護,扮靚了美麗中國,夯實了全局發展的內涵底蘊,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奠定了堅實基礎。并且,也為大河流域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咬定青山不放松,始信東風喚得回。展望未來,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完善綜合執法體系,讓立法的權威性與執法的震懾力更加深入人心;建立健全信息、數據共享機制,沿江各省市、各部門織密一張網,下好一盤棋,共繪一張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長江,必將惠澤后世。 ?。ㄗ髡呷~日者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民建中央人口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 |
||
|
||
|
||
責任編輯:舒良誠 | ||
民建中央網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民建中央”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民建中央和民建中央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如有需要鏈接轉載或其它方式調用者,請注明摘自“民建中央網站”或相關字樣。 ② 凡本網未注明“來源:民建中央”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進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我們不作任何承諾保證,不承擔任何的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民建中央",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地址:北京朝陽門外大街吉祥里208號(100020)
您是我們的第個訪問者,備案號:京ICP備20025212號
版權所有民建中央制作維護民建中央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