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探尋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 |
||
作者:王濟光 信息來源:《中國政協》雜志 發布時間: 2022年07月18日
分享到:
|
||
毛澤東早在1934年就指出:“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边@句話形象生動地強調了方法的極端重要性??茖W的方法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成功地探索和運用、一以貫之地堅持和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論,推動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近日,我在網上“全國政協書院”讀了《中國改革:歷史、邏輯和未來——振興中華變革論》(田國強、陳旭東著)。該書共32章,分別從回顧改革、理解改革、求解改革和深化改革等方面探討了當代中國改革的歷史由來、內在邏輯、實踐路徑和未來方向,讀后受益良多。結合研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必須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是異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方法論。 探尋正確的改革方法論需要科學把握改革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馬克思說過,評價任何一段歷史,都無法脫離當時的歷史階段。從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中華民族雖不乏“載入史冊”的改革之舉,結局卻鮮有善終。堅持黨的領導,以強大的領導力量確保改革開放在正確的軌道前行;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讓“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相得益彰;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破解發展的“環境魔咒”……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這條道路是一條勝利之路,更是一條希望之路?;仡櫺轮袊母锏臍v史進程,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求解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點,關鍵是要最大限度解除發展中的瓶頸約束并加強頂層設計。這就需要堅持符合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改革方法論,堅持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社會治理邊界的改革路徑:從要素驅動轉向效率驅動乃至創新驅動,從單一的經濟改革轉向全方位聯動改革,從發展型全能政府轉向服務型有限政府,等等。 探尋正確的改革方法論需要正視非均衡改革路徑下的問題與難點。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F階段,我國生產函數正在發生變化,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發生改變,面臨的硬約束明顯增多,資源環境的約束越來越接近上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成為多重約束下求最優解的過程。探尋科學的改革方法論,需要正確理解發展的邏輯和治理的邏輯并處理好二者之間的內在關系,需要切實在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貫徹實施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探尋正確的改革方法論需要善于總結歷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他強調,必須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因此,要創造鼓勵改革理論探討的氛圍條件,凝聚改革的學理共識,增強改革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對改革的大方向、大方略、大方針進行頂層設計和頂層推動;在滿足改革的參與性約束條件和激勵相容的約束條件下,讓人民群眾從改革中獲利,形成上下一致的改革共識、勢能和動力;找準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并發揮其外部性和延展性,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突破;推動形成“效率與公平”“改革、發展、穩定”“開放與創新”有機互動的中國改革驅動局面,把牢中國改革發展的正確航向。 探尋正確的改革方法論需要廣泛凝聚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共同理想,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價值觀,整天亂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辦不成?!痹绞抢娑嘣?、觀念多樣、思想多變,越要敢于求同存異、解疑釋惑,越要善于尋求最大公約數。解開了思想上的扣子,才能邁出實干的步子。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探索通過改革開放來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需要遵循改革的歷史規律,把關聯性改革置于有序穩定可調控的環境之中。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圍繞深化改革來整合價值認同的程序和制度,暢通民意表達渠道。一方面,加快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豐富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內容,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加強協商民主與基層治理互動,健全和完善監督和制衡體制。另一方面,在堅定信心、凝聚共識中,筑牢思想基礎、增進社會認同、強化民意支撐,匯聚起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的改革合力。 (轉至《中國政協》雜志、重慶政協報) |
||
|
||
|
||
責任編輯:張晶 | ||
民建中央網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民建中央”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民建中央和民建中央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如有需要鏈接轉載或其它方式調用者,請注明摘自“民建中央網站”或相關字樣。 ② 凡本網未注明“來源:民建中央”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進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我們不作任何承諾保證,不承擔任何的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民建中央",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地址:北京朝陽門外大街吉祥里208號(100020)
您是我們的第個訪問者,備案號:京ICP備20025212號
版權所有民建中央制作維護民建中央信息中心